广东省社会组织评定AAAAA

中文
NEWS
2018中国·鼎湖长寿峰会暨首届全养生大会盛大召开

2018-09-21 | 来源:

大会领导嘉宾合影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花果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2018中国·鼎湖长寿峰会暨首届全养生大会”,于2018年9月19-21日,在中国广东肇庆鼎湖盛大召开,大会以“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为主题,旨在提醒人们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关爱人类健康,发展绿色健康产业。

      本次大会由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健康台、中国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委员会、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大全养生研究院、广东省保健协会及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主办,吸引了500多名养生爱好者前来参会,共收到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论文157篇,论文内容全部聚焦生态环境养生、人类健康长寿,传达了科学的养生理念和方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吴刚,原卫生部中央保健局副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主委李宁,以及广东省原政协常委、广州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徐志伟、副校长许能贵,肇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范中杰和鼎湖区委书记陈宇航、广东省保健协会副会长戴芳兰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大会期间,国际养生大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刘焕兰,就长寿之乡评选活动的目的意义进行说明,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刘宗超院士宣读专家委员会决定。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主席助理、副秘书长姚重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吴刚共同为鼎湖区颁发了“中国.鼎湖世界长寿之乡”牌匾及证书。

与会的领导、嘉宾

国际养生大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刘焕兰,就长寿之乡评选活动的目的意义进行说明

国际养生大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共同见证颁牌仪式

戴芳兰副会长出席大会

      大会以“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为主题,涵盖“长寿峰会”、“生态环境论坛”、“治未病论坛”等,讨论了有关、长寿及治未病的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养生重点学科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刘焕兰以“生态环境养生,人类健康长寿”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以三境养生论述与生态环境与健康长寿之间的良性循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香港大学陈建萍副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何清湖副校长等来自境内外健康领域领导、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健康产业知名人士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关于养生、长寿和治未病等方面的新趋势、新方向和新发展。

大会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人类健康离不开生态环境。近年来,鼎湖区坚定实施“绿色崛起、产业兴区、新区联动、一体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健康养生、应急救援等幸福导向型产业,全力打造全市最好的生态环境、最好的教育环境、最好的医疗服务、最好的文化氛围、最好的创业创新环境,走上了一条既要生存又要生态、既要温饱又要环保、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的新路,以实际行动谱写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赞歌。

      区委书记陈宇航表示,鼎湖将抓住“世界长寿之乡”这个金字招牌的机遇,更加深入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建设具有鼎湖价值的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新都市核心区。

美丽的肇庆鼎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正确理念





      吴清平,食品安全科学技术专家。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吴清平院士针对我国食品行业出现严重的微生物安全风险,从基础研究着手,发明先进的共性监控技术并建立起相关理论体系,研制出重点产业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和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标准,解决了食品安全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显著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科学理论不断提升和产业健康发展。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40多项,取得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成果3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广东省专利金奖1项;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获何梁何利创新奖,2014年获首届广东发明人奖,2017年获南粤突出贡献奖。

      戴自祝,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承担热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测试、评价及改善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和标准的制、修订,曾获卫生部和劳动部科技成果奖,获国务院的特殊津贴。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全国省能材料应用技术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空气净化行业联盟主席等。

      姚重璞,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高级经济师、研究员、教授。现任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主席助理、艾伊斯克生态科技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北京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济南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曾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正局长、科技推广中心主任;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果蔬菜开发中心主任;《中国商报》社和《中华合作时报》社副社长、社长;挂职山东省莱阳市副市长;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国自然农业研究院院长。在政府工作期间长期从事农村和农业经济、科技、流通、媒体等领域的宏观管理,在农业经济规划、技术推广、产业产品发展及品牌策划等方面有独立设计,参与多个重大项目运作。

      刘宗超,现任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终身院士、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院长。他是生态文明与生态农业领域资深专家,被誉为“全球生态文明第一人”,2012年获美国柯布“共同福祉奖”;他创立生态文明理论并深入生态安全营养农业实践,独创生态还原技术,并采用该技术进行土壤培育,种植生态安全营养的农产品。尤其是再丹霞岩茶和优质水稻和营养大米方面取得过骄人的成就!

      1989年撰写论文“全球生态文明观”开创了全球生态文明研究先河,所著《生态文明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国际国内首部生态文明专著。相继出版的《生态文明观与全球资源共享》、《效益农业的理论与实践》、《Outlook  of  Ecology  Civilizatiaon》、《我们的治农方略》等专著,都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徐志伟,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广东省政协第十一届常委,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曾由国家派遣日本国立神户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留学进修。曾兼任国家教育部科技委第五、六届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研究专家、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研产业化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学会副会长等职。

      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工作40年。主持国家重大研究“973计划”项目“肠易激综合征从肝论治的作用机制及证治规律研究”、“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教学课题20多项,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共1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编、副主编和参编专著10余部。主编的《中西医结合生理学》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二等奖。

       刘焕兰,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养生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及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励评审专家,中国养老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副主委,国际养生大会执行主席,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养生学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黄帝内经》《中医养生学》的教学、科研及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人才培养等工作,主持国家科技部973子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多项,既是中医专家,又是养生专家,在养生保健、美容及抗衰老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著有中国第一部养生白皮书——《全养生》以及《全养生师培训教材——全民养生普及读本》等著作。 

      刘铜华,二级教授、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政府特殊津贴。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助理、西藏藏医学院副院长,曾任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挂职),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研究所所长、中医养生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医养生学北京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科技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55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0项,省部级课题2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26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优秀项目奖1项;获50项国家专利。

      何清湖,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湖南省政协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与科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主任委员,世中联慢病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社科湖南中医药大学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首创中医亚健康学学科。长期致力于中医治未病、中医亚健康学、中医健康养生、中医药文化等领域的教育、医疗、科研及教学管理工作,系统的建设了中医亚健康学教育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努力推动中医健康养生科普及文化传播工作,组织并策划全国第一套中医亚健康学专业规划教材,主编出版了《中医亚健康学系列教材》《中医治未病》《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解读》《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教本》等教材或论著。

      先后获湖南省教育科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多项,科普著作奖1项;主编学术专著、教材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邓旭光,深圳市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秘书长,中国老年学会中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常委。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健康教育中医养生首席专家。临床工作36年。善用中医经典方,对中医体质调理及美容养生抗衰老颇有研究,先后作中医养生讲座500余场。

      陈建萍博士,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曾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获中医药学士、硕士、博士,在广州中山大学做博士后,副教授。2000年曾以访问教授的身份在Brown University 进行实验研究。曾任中国药理学会高级会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现任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成药注册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香港学术委员会专家及香港乳癌中医康复协会会长。香港养生专家,方剂学专家。曾获教学名师称号。长期从事肿瘤的实验研究,聚焦在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研究。发表专著10余部,全国多部统编教材主编,副主编, 论文愈150篇,50个以上国家、部省级课题。临床擅长中医养生、妇科及妇科肿瘤的防治。

      杨利平,男,主任医师/教授。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广州市“百人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广州市优秀专家。现任暨南大学药物经济与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中心高级顾问。

      长期在一线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创新药物研制、产业化国际化开发、大健康产业链建设工作。

      主持/完成“重大新药创制”国家“十五”(863计划)、“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专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项目;广东省和广州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荣获多项国家、广东省、广州市荣誉与奖励。获得第十四届中国优秀专利奖(2012年),第十五届中国优秀专利奖(2013年);广东专利奖金奖(2013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要技术成果(2015年);第六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成果奖(中国侨联-2016年)。

      赖来展,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中囯黑色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现任:中国生态黑食产业联盟首席科学家、广东省百岁养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广东清远现代农业示范园首席科学家。

      国内外奖项:曾荣获居里夫人国际金奖等国际荣誉奖五项;《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黑色食品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利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广东、江西、湖北、河南、陕西等省科技成果奖。

      出版著作:《黑色食品开拓研究》《中国特种稻》《黑色食品的研究与加工技术》《黑色食品加工工艺与配方》《黑色食品与健康长寿》《黑色功能食品科学原创》等共计200多万字著作,发表论文200多篇。

      刘昭纯,男,山东鱼台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第二附院康复医学科研究室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省级中医药师承导师,山东省名中医专家。先后兼任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康复科特别研究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会长。

      从事中医工作四十余年,赴日本横滨市立大学专修康复医学两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9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杂志6篇。出版《中风偏瘫康复治疗图解》等专著15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康复学》等两部。获国家教育部精品教材奖等6项。多次应邀赴日本、韩国、德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应诊与学术交流。

      长期致力于脑中风病的康复与预防研究,擅用中医药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对多种老年病、心脑血管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震颤麻痹、眩晕、失眠、颈肩腰腿痛、肿瘤术后的康复治疗经验丰富,并善用膏方、食疗改善体质,调理亚健康状态及内科杂症。

      蒋力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江西中医药大学健康养生研究所、中医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医养生学本科专业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养生学学科带头人。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

      长期从事中医理论、中医养生、中医文献和中医药文化研究,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参与主编《中华大典》、《中华道藏》、《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等国家大型文化典籍项目;校注整理文、史、哲、医等古籍150多部,总计字数1200多万;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20余部,主编全国高等教育教材20多部。

      陈秀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传统疗法中心主任、人事部“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陈全新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云南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医院青年名中医,兼任世中联外治操作安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砭石刮痧专委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专委会主委、广东省针灸学会皮肤病专委会主委等职。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高徒奖、中青年创新人才奖和学术著作二等奖、广东省抗非二等功等殊荣。

      广东省“非遗”项目“岭南陈氏针法”代表性传承人,该技术治疗失眠、颈椎病、面瘫、多囊卵巢综合症、特应性皮炎等效果显著,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先后举办继教培训14次,影响范围达30多个省市和地区。应邀赴20多个国家主题演讲、现场演示、授课教学及医疗服务,获国内外同行一致认可。

      从事医教研工作25年,主持课题13项,其中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4项,省部级7项;出版专著35部,其中总主编12部、主编及副主编15部;发表论文106篇,其中SCI和EI 12篇,中文核心49篇;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7人,其中3名博士获国家奖学金,3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杨建宇,主任中医师,研究员,中和医派掌门,国医大师孙光荣传承工作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光明中医杂志主编,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主编。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会长,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中医药临床分会执行会长,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促进会养生保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秘书长,北京中医慢性病防治产业促进会副理事长、全国慢性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继续教育分会副秘书长。

      世界中医药协会副主席兼国际中和医派总会主席,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副会长兼中医药临床分会执行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山庄温泉疗养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主要从事中医药疑难杂症免疫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理论研究与带徒教学。治疗肿瘤、风湿类风湿关节疾病、急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哮喘、荨麻疹、鼻炎、肠炎……〉、免疫性不孕不育、干燥综合征、狼疮、湿疹等疑难杂症有显著疗效,是著名的京畿豫医。发表医药文章200余篇,医学著作100余册〈含主编医药院校教材4册〉,参加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奖8项。

      侯江红,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预防与保健”培育项目负责人和“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养生学”学科带头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河南省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医、教、研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学术态度严谨,承担及负责组织了多项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完成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1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近5年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能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动态,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积极带教研究生、实习学生和进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