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健宣报道:4月16日广东省保健协会在广州亚洲国际大酒店举办《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报告会。本次报告会是岭南健康大讲堂第141场, 由广东省保健协会主办,广州津健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广东合立方投资有限公司、日月养生泉协办。主讲人由广东省骨质疏松医疗中心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黄宏兴教授担任。广东省保健协会荣誉会长、名誉会长、副会长等300多人参加。广东省委原常委、常务副省长、广东省保健协会会长钟阳胜出席了报告会,并作了讲话。黄宏兴教授的精彩演讲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引起了听众的极大关注。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和骨折危险频度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当前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世界性前沿研究难题,并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发生率逐渐上升,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骨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约1.7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2003-2006年一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按调查估算全国2006年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约2亿1千万人存在低骨量。其中骨质疏松患者(包括骨量减少)的约为9000万人。根据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骨质疏松症和低骨量的总患病率分别为22.6%和13.3%,同时,大于50岁人群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总患病率为26.6%,其中女性28.5%,男性24.6%。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到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刻不容缓。
根据权威的统计,全世界每3秒发生1次骨质疏松骨折;一半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50% 的人在遭受1次骨质疏松骨折后会遭受第2次骨折; 20% 的髋部骨折者在骨折后6个月内死亡。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全球严重的疾病负担。
2009年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编委会出版的《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2010》指出:2006年中国50岁以上人口髋部骨折患者数为68.7万,预计2020年达到163.8万,为2006年的2倍多;预计2050年将达到590.8万,约为2006年的10倍。而50岁以上人口椎体骨折患者数更加惊人:目前女性患病率 15%;预计2020年达到3675万;预计2050年达到4850万。
以美国2005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费用为例: 骨质疏松性骨折费用巨大,其中髋部骨折治疗费用最高, 2005年共200万例骨折, 2005年骨折直接医疗费用为169亿美元 .
中国髋关节骨折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在2007年是3603美元,而且髋部骨折费用一直在增长,按照目前6%的增长速度,预计2020年直接医疗费用将升至7600美元,2050年达44000美元。预计2020年总费用将至125亿美元,而到2050年将达到惊人的2647亿美元。
专家告诫大家要高度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要纠正8种骨质疏松误区。
误区一: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骨质疏松是因为老年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延缓,骨量不断丢失所致。合理治疗,可以延缓骨量丢失,预防骨折的发生。可以说,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无论何时均可显效。不仅可以改善腰酸背痛的症状,还可间接减少发生骨折的危险性,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当然,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应立即到医院接受相关治疗。
误区二:骨质疏松属于退行性疾病,无法防范。
常听人说,骨质疏松是老年病,是机体老化的结果,人皆有之,对此只能听天由命。的确,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但并不是说人人“在劫难逃”。一般而言,从年轻时就注重饮食补钙并坚持运动的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低,或将最大限度地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病年龄,病患即便出现,症状也较轻,且发展的速度较慢。门诊发现,骨质疏松患者一般具有以下特征:身材矮小,体格瘦弱,皮肤白皙。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维持一定的体重对预防骨质疏松有好处。那些在短时间里大幅度减肥的人,骨密度会明显下降,由此诱发骨质疏松,当引起重视。
误区三:治疗骨质疏松最好的办法就是补钙。
骨头与其他组织一样,一直处于新陈代谢之中,旧骨里的钙不断释放入血循环及细胞外液中,肠道吸收的外源性钙和人体重吸收的钙不断沉积在新骨中,“破骨细胞”使旧骨被破坏;“成骨细胞”则使新骨形成,维持着钙在体内的平衡。因此,钙的代谢是这两种细胞起作用的结果。可以想像,骨质疏松患者体内破骨细胞的作用超过了成骨细胞的作用,此时补钙,就像提供修补墙壁用的水泥,虽有一定作用,但提供水泥并不等于补墙,还要有泥水匠的操作。药物就充当了泥水匠的作用,可以干预上述两种细胞的“工作”。所以,只有药物与补钙相结合,才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单纯补钙,并不能使骨质疏松好转。
误区四:一旦出现骨质疏松,就无法增加骨密度,只能延缓其流失。
诊断骨质疏松的客观依据是骨密度下降,那么是不是骨密度下降后就无法再增加了呢?根据临床所见,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合理治疗一年后,复查显示骨密度上升,说明治疗并非只是延缓骨质的流失,而是使骨质流失停止,是治本的。这一检查结果增强了患者继续治疗的信心,他们会配合医生,争取获得最佳疗效。
误区五:不能补充雌激素的人无法抵抗骨质疏松。
不宜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性地应用活性维生素D、双磷酸盐制剂、降钙素等。这些人一样能抵抗骨质疏松。目前,国外已有一些新的药物上市,如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甲状旁腺 激素等,疗效很好,增加了骨质疏松患者的药物选择。
误区六:多吃骨头汤有益于防止骨质疏松。
我国民间流传着多吃骨头汤可防治骨质疏松的说法。就像前面所说,服用任何钙剂都要考虑能否被吸收的问题,因此这种说法是一种谬误。动物骨头里虽然含有钙的成分,但它很难溶于水,因此,食用骨头汤并不能解决骨质疏松患者补钙的需要。加之在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脂肪,经常食用,对老年人还可能引起其他问题。
误区七:补钙会导致肾结石。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肾结石病人要限制钙的摄入,因为对肾结石的分析表明,肾结石中80%是钙质。近年来研究证实,这一观念是错误的,而且结论刚好相反:增加钙的摄入反而可以减少患肾结石的危险性。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少吃钙质的妇女比多吃富含钙质食物的妇女更容易患肾结石。美国一项对45510名男性历时4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每天平均摄入1326mg钙的人比每天摄入516mg钙的人患结石的机会少1/3。美国另一项对9173名妇女连续12年的调查也表明,高钙饮食者比低钙饮食者患肾结石的可能性减少了35%。
研究者分析认为,发生肾结石的原因不是因为钙太多,而是人体中钙代谢发生了紊乱,造成不正常的“钙搬家”所致。此时,骨钙减少,而血钙和软组织中的钙却增加了,软组织中钙过多会造成结石、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老年性痴呆。而长期补钙,增加人体钙的吸收,可刺激血钙自身的稳定,最终降低血液和软组织中钙的含量,减少结石的发生。
误区八: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
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钙的摄入少、体瘦,同时又有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就不容易达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要及早开始,使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骨峰值。
(广东省保健协会会长钟阳胜讲话)
(广东省骨质疏松医疗中心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黄宏兴教授主讲)
(广东省保健协会执行会长张寿生主持本次会议)
(现场提问环节)